第一百二十二章 悲情皇后(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这句话没有说,而是说道:“我说的想,不是想这个答案,而是有没有心,对这个国家,对百姓。上次我与世子也说过这个问题。只要有心对国家与百姓,将自己放在百姓的后面,就会想出答案。其实我虽然说了四月为限,可就是现在,你们找到答案,我未必不会相助。”

这等于是废话。

王氏不屑地说道:“我承认我们找不出来答案,可是我不相信,李重俊殿下能找出答案出来。”

“王妃,当时我为什么给世子四月时间?正因为我打算接回太子殿下。这个时间是四个月。实际上也等于是给你们一次机会。”王画也没有打算对李隆基夫妻隐瞒真相,即使他不说,李隆基父子,也会猜测出来,当年李重俊是自己营救出去的。

至于李重俊投奔王画,也许后来史书上会这样记载,但历史记载,又有几分是真实的?百姓会相信,史官会相信,但是到了他们这个层次上,却不会只看事情的表面。

“我知道王总管的想法了,王总管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想出了答案,那么国家就会继续强大下去,百姓就会继续有一个好的生活。但我们想不出来,那么王总管就会将重俊太子控制起来,执行你的思路,我说的对不对?”

“正是。”王画再一次在心中叹息,这个女人不可谓不精明,然而将精力全放在丈夫身上,所以后来与武惠妃争斗,才输得那么凄惨。

“但我还是不明白,既然王总管有了答案。为什么不将它说出来,同样我们可以与王总管一道执行,使这个国家强大,使百姓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非要我们找出答案,才能相助。或者控制太子,自己来执行呢?”

“我说过第二个问题,我心中有了答案,也有解决的办法。但第一个问题,我现在还没有找出解决方法。”王画说道。削弱皇权,必须将权利下放给大臣。但这个下放,也必须使权利分散,否则一旦形成一两个大臣为首,他们就会产生篡位的想法。但一分散后,相互掣肘,对政令的发颁,又形成拖拉扯皮的现象。

怎样才能有一套高效的领导班子,还不会出现权利集中,王画正在思考。当然,千万不要在这个时代说什么民主,**。所以在没有解决之前,他也不打算发兵长安。打到长安了,新皇帝要登基了,政策就在执行。自己都没有想出来,何来的政策。

知道这件事,只有朱仝与莫贺干两人。同样他们也无可奈何,倒是莫贺干说了一句话:“在唐朝很难,如果是在大洋洲,都有办法解决。”

毕竟大洋洲是从无到有,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唐朝经过几千年文明的沉淀,一些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很难改变。

王画又说道:“蛇无头不行,但有二头更加难行。如果是重俊太子,因为才能的原因,能为我掌控。可是换作了世子,因为世子精明强干,也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我就是说了,世子未必会听。我能强勉太子,可没有本事强勉世子。再说一句不好听的话,世子殿下,如果我扶助你,十年之内,你会对我器重,或者还会同意我与小郡主成婚。但过了十年后,你心智更加成熟,大权在握。如果我不离开唐朝,十有**,会是死路一条。”

到时候连小命都保不住了,况且谈什么政策实施。再说政策本身,就是削弱皇权的。以李隆基的雄才大略,如果大权在握,怎么可能放任自己削弱他的皇权。所以王画再三说,让李隆基去想。如果他自己认识到这个问题,那就好办了。不过这种希望万不足一。

“王大总管,你低估了孤的肚量。”

“肚量?”王画嘲讽地一笑说:“就是你自己会不会相信我会有善终一生的话?前几天我还与朱先生在谈韦嗣立这个人。原先他是什么人?现在是什么人?人啊,是会变的。比如太后扶立庶族,使平民得以进入朝堂。这给了许多平民的机会,给了底层百姓希望。这个做法是很好的。但世子,你有没有发现,越是贪污的官员,他们出身大多数是来自平民出身的官员。这是为什么?虽然他们出身贫寒,使他们知道更多百姓的疾苦,也出了好官,可大多数正因为这个贫困,使他们坠落得却更快。世家子弟为官,使家族更强大,贫富更加不均。可因为他们家庭情况好,不缺经济,反而不容易成为贪官。所以人会变的。”

王画没有将话说死,穷人家孩子早当家,穷苦百姓出身的官员,还是有许多好官的。被誉为中国第一士大夫,是宋朝的范仲淹,他不是来自大富之家,正是因为贫困的生活,造就了他非凡崇高的人格。

可这样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能有几人?李隆基肯定不是。

不过这一次李隆基将王氏带来,有一个好处,李隆基不好说,王氏仗着自己是一个女子,却能说出口。她再次不屑地说道:“王大总管,就如你所愿。可是太子真甘心做你的傀儡?”

实际上她对王画心中还是十分敬佩的。

从一开始只是一个穷困的少年,被迫到洛阳出卖漆器谋生,然后以一个小小的少年,就与天下最大势力,七姓十家争斗,屡屡化解了各种难题。然后又以一个臣子的身份,与武三思等人争斗。一路成长以来,几乎与唐朝所有大势力都发生过冲突。到了最后,居然直接与韦氏争斗。就是相王与太平公主都没有这个胆量。

到现在,他杀出了洛阳,却在西北开辟出一片大好的新天地,虎视朝廷,连韦氏掌握着天下,对他还相让不是三分,是六分七分。现在的王画,入主天下还困难,但绝对能左右天下这是从无到有生生杀出来的。

现在直接说,扶立皇太子做傀儡,虽然大逆不道,然而没有一个人认为这不是没有可能。

但她这一句话,却说中了王画的痛处。

正要准备与他们算算账呢。

“迎回”了李重俊后,王画在灵州腾出一片地方,为他建设造一个很大的府邸,还拿出一笔钱,允许他开府。

这也是被迫所为。既然想扶立李重俊,就必须给他一定的自由与尊重。

而且如果讨伐韦氏,这一场战争规模不会小,单靠血营不行,就是有了火炮也不行。地方越大,兵力越分散,所以最后还得靠中原各支军队前来投奔,各方能人文士协助,补充人才与军队。

这必须打着李重俊的名义,甚至默许了让他招揽一批人才。

可是自己放松了,李重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再次对眼下的地位不满。他开始大规模招纳自己的亲信,培育属于自己的力量。而且手很长,居然找到血营诸将,不敢明说,只说了如果出兵,为李显报仇雪恨,将会给予什么样什么样的高官厚职。试图拉拢分化血营将士,让他们为李重俊效力。

王画一直坐在一旁冷眼相观,李重俊这样做,也是一块试金石,看看血营诸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对自己的忠心度如何。

不过诸将不知道王画的想法,纷纷向王画抱怨,说这个李重俊不识好歹。

不但这是李重俊的想法,在李重俊招纳的一些幕僚中,就有几个不知是相王的,还是太平公主的文士,他们整天在李重俊耳朵边煸风点火,使李重俊变本加厉。

王画冷声说道:“王妃,莫要忘记了,汉献帝的才能远胜于皇太子。”

人称东汉昏帝,无非灵献。实际是错误的。董卓入京后,与年长的刘辨交谈,少帝语无伦次,汉献帝却能将事情经过完整交待。其时,献帝才九岁。加上抚养献帝的董太后与董卓同姓,于是废少立献。兴平元年,三辅三旱,谷价腾贵,长安城中人吃人,献帝命侍御史候汶煮粥赈灾。但还是有许多百姓饿死,献帝怀疑候汶贪污了公粮,于是派人取米豆各五升,在他面积亲自熬粥,可煮两盆,证实了候汶作弊,于是庭仗候汶,之后长安灾民终于得到救济。时年才十四岁

就是曹操独掌大权,汉献帝并没有象刘禅那样乐不思蜀,暗下衣带诏,令董贵人的父亲董承设法诛杀曹操。董承遂与左将军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一起密谋,结果事情败露,董承等人都被曹操诛杀,怀孕的董贵人也被绞杀。伏皇后畏惧曹操,于是写信给她的父亲伏完,尽数曹操残暴不仁之事,希望伏完能够效仿董承,铲除权臣,但伏完始终未敢行动。

四年后,伏皇后以及伏完一家被曹操处死,曹操去世,迫献帝禅让帝位给他。自己成了山阳公。

但献帝到了山阳后,与民同忧,躬耕菜圃,济世悬壶,深受百姓爱戴。因此百姓尊献帝为大人,皇后曹节为美人,视为父母。唐朝称呼大人为父亲来历正是因此而来。就是到后世,民间依然有许多人称父亲为大,母亲为美。

献帝的儿子与女儿外祖父为曹操,所以外祖父称为魏公,外祖母称为魏婆,唐朝这一称呼依然还在。后来才转变为外公外婆。还有今天山阳焦作娘在端午节瞧女婿,也是因为曹节软禁在山阳,不能去京城,可是母亲卞太后能任意到山阳城看二女儿曹节,因此焦信这一风俗颠倒过来。

还有为了保护子女,汉献帝贬居山阳后让子女称伯或者叔,或者几大,这一个称呼一直影响到后面一千多年。

他在山阳因为学过医术,从云台山上挖下来的中草药从不收费,扎针、艾灸、拔罐、刮痧都不要钱,只有对购来的药物才酌收成本。老百姓出于对他俩的感激之情,沿习成俗,焦作民间对老中医格外敬重,尊之如君,对中草药可赊可欠,但从不还价,在农村中针灸、拔罐从不收费。这也是中药不还价,针炙不要钱的来历。

这一个皇帝,如果不是碰到乱世,不是碰到曹操这样枭雄似的人物,也会是一个明君,也远胜过李重俊的资质。

王画拿出这个人物,意思是说连汉献帝都没有成功,况且李重俊那些小动作。

可是王氏听了脸色一变,她问道:“你想学曹操?”

“我是打算学曹操。但又不是曹操,若干年后,如果我的心愿得逞,我会主动离开朝堂,而且皇室我也打算永远保留下来。”但说到这里,王画话锋一转,厉声道:“还有一件事,我今天对你们说一声,立即将你们的人手从皇太子身边调走,否则不要对我杀无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