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休养(一)(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清楚整件事情的严重性,袁术总感觉自己就是快饿死的人面对蜷曲成团的刺猬,无处下嘴。

时间紧迫,袁逢他们的工作估计在1月底就能完成。而一月过后,只留给袁术集团几个月时间安排淘汰下来的农奴。

若是不能在春耕之前安排好这些人的去处,明年,整个扬州的府库至少要缩水一大圈,到时候要是发生天灾,好多年未发生饥荒的扬州又要饿殍遍野了。

除了人民生活退步外,军队上遭到的打击更不必说。没有充足的府库支援,大军出征就是空谈,只能据城而守,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详细综合了各方面的数据,袁术发现,这次的事情处理不好,整个扬州就要安歇两年多的时间才能缓过劲来。而两年以后的局势,谁知道会怎么样?不过袁术估计了一下其余诸侯的动态,要是扬州两年不动,按曹操等人将平民放在最底层的做法,两年后,大家拥兵十万不是笑话。到那个时候,扬州除了据有兵甲之利和士卒纪律严明以外,最多占有点后勤优势,势必在对外战争中陷入苦战。真是成也百姓,败也百姓!

思考了几天,袁术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得广派官员下到各个村镇进行劝说,引导,可惜收效甚微,很多百姓都认为官府此举只是诱骗大伙离开生活的地方,将他们丢到深山老林,然后占据他们的家产。

“我们何不让豫州的郡兵帮忙宣传,劝导那些人离开?郡兵多是来自各个村镇的无产之人,大部分郡兵当兵都是为了一口饭吃,经过军队的熏陶,郡兵的见识要比那些山野小民广阔得多。而且郡兵本身因出身于当地,更能让人信服。”就在袁术焦头烂额的时候,一直表现平平的向朗说了这么一番话。

受向朗启发,袁术大喜过望。立刻发令各地,要求当地县尉对郡兵进行培训,给他们详细讲述扬州的迁徙政策与好处,待郡兵对这一政策烂熟于心之时,让这些郡兵回乡进行劝说工作。另外,袁术也给了各个卖地的世家写了文书,让他们帮助劝导。

1月底,袁逢与马日磾奔波两月,终于劝服了大部分世家,完成了土地限制令的工作,剩下的一部分占据着极多良田的世家也接受了对超标土地征取重税的政策。

袁术主持的无产农民迁徙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原先还有近2万的农民不愿南下扬州,经过十余日的劝导,2万人中有15万之多的人愿意南下,前往鄱阳地区开垦耕种。剩余的13万人不愿南下,这个时候也没什么太大关系了。

三郡的土地政策总计空出来1万亩的土地。这1万亩中只有3万是勉强算得上上等田的土地,其余的几乎都是瘦田。

3万亩上田中,袁术拿出1万亩划归给各个郡的太守,要他们细致甄别那些劳动力过剩,而持有土地严重不足的农户,以土地、农具、种子为借贷的款项,分3年逐渐还清官府的钱,当然土地农具不可买卖。

剩余的2万亩田地则划分给那些身家清白,家中有人当兵战死,或是家中多是妇孺的农民,算是给烈士与弱势群体的一种扶助,同样的这部分人也获得官府的农具、种子扶持。

剩下的15万亩瘦田,袁术着令三郡太守详细的丈量之后,将剩余的无产农民以出身地编为一个个大型的农垦集团进行集体耕作。

采取这种办法也是迫于形势。因为瘦田产出实在让人担忧,若是分发下去,按照如今的耕种技术与条件,这部分人只能勉强活下来,想要有产出简直痴心妄想。要是碰上一个灾年,这些人就成了袁术集团的一个大包袱,仍都扔不掉。

采用大集团耕作的模式,袁术就可以限定这些地区特定的种植作物。像大规模种植大豆,种植甘蔗,集体育肥等等措施,回复这些地方的土地肥力。农闲时分,还能组织人手进行水利抢修,一举多得。几年之后土地肥力回复了,水利设施完备了,再分发下去也不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