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三分人谋(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只有三十万兵马的郭嘉在斟酌出兵的数量,十万之数,甚至连曹艹的兵马都比不上。

所以,袁绍带着七十万兵马南下,如果战胜了曹艹,郭嘉这十万兵马去了也是送死。

假如曹艹战胜了袁绍,伤亡肯定不会少,而且大战之后三军疲乏,郭嘉的十万精锐席卷中原不会劳而无功。

贾诩心里有一个计策想要献给郭嘉,于是开口道:“主公不如借与曹艹联姻的契机进而与曹艹结盟,在袁曹大战初期,主公帮曹艹,待战至胶着袁绍露出败象之时,主公可调转目标将曹艹置于死地。”

这个计策毒,而且狠,更加卑鄙!

如果采用这个计策,郭嘉将失信于天下,会遭到数不尽的痛骂。

可是只要得了中原,郭嘉一年之内就能乘胜将荆州扬州一并收入囊中,那样的话,天下易主,做一个被人痛骂无信无义的开国君王,也不见得是个坏事。

骂郭嘉的只会是郭嘉的敌人,扫清了敌人,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袁绍若败,曹艹若死,如曰中天的郭嘉还忌惮谁呢?

刘表?奄奄待毙之徒。

孙策?六郡之地能与半壁江山相抗?

郭嘉从不标榜自己是个仁义君子,他只是在用行动给自己披上一件道德外衣,让人看起来舒服羡慕就足够,该卑鄙的时候他不会瞻前顾后。

贾诩的计策,郭嘉只是想了一想之后,却望着贾诩反问道:“文和难道料定曹艹会败?”

贾诩摇头道:“袁强曹弱,袁绍胜算比曹艹高,袁绍兵马比曹艹多,在下不认为袁绍必胜,却也希望主公能防范袁绍取胜的局面出现。”

战场胜负的因素非常多,形势诡谲,瞬息万变,贾诩不敢保证谁胜谁败,但是一旦袁绍胜了,郭嘉的处境将会岌岌可危。

吞下中原后的袁绍,绝不是仅有益州与关中的郭嘉能够抗衡的。

为了防止这个局面的出现,将命运主动握在自己的掌中,郭嘉应该去主动引导形势的发展,这是贾诩的看法。

坐观成败渔人得利的事情不是做梦那么简单,郭嘉在谋划,袁绍和曹艹难道就置若罔闻吗?

现在的曹艹和袁绍对抗,恐怕除了对曹艹死忠的文武会认定曹艹有能力与袁绍一较高下,其他人多半都对曹艹的前景抱着非常悲观的看法。

历史上的郭嘉与荀彧都力挺曹艹,不管是十胜十败还是四胜四败论,客观分析出敌我形势对比是主干,可肯定少不了鼓舞士气的夸大成分。

假如曹艹败亡,曹艹的支持者,文臣武将们,哪怕投降袁绍,恐怕都比不上在曹艹麾下的地位,更别说荀彧这种坚定相信曹艹才能实现一匡天下的人。

贾诩不答反问:“那为何主公料定曹艹必胜?”

如果郭嘉不是坚信曹艹会胜,那他就不会只想带十万兵马就扫平中原。

如此少的兵马,即便是精兵强将,与袁绍七十万兵马,曹艹近十五万大军相比,能够决定战局吗?

而这十万兵马能够起到最大作用的前提,就必然是曹艹获胜,袁绍生死不论,至少袁绍的兵马撤回河北,这样,郭嘉的十万精锐可以占据绝对优势席卷中原。

贾诩深感忧虑,生怕郭嘉这一次猜错,等了数年的战机,假如就这样从指尖流逝,那将是人主的遗憾,甚至,是影响终身。

郭嘉与贾诩对视半晌,忽然淡淡一笑,轻松地道:“曹孟德会赢,这个,文和你不用与我争辩。曹孟德不占天时地利,屠城之举失尽人心,他走到今天,靠的是人谋,尽管他的兵马少,让人无限地低估了他的胜算,在我看来,曹孟德应有五分胜算。”

排除官渡之战决定胜负的乌巢大火烧尽袁绍军粮,在此之前,曹艹和袁绍的对峙实际上是不分伯仲的。

而郭嘉思来想去,将这一场战争中的变数,许攸投曹,张颌背主加上袁绍多谋寡决等因素都考虑一遍,他觉得这场官渡之战的走向,不会与历史上有偏差,所以,他认定曹艹会赢。

就算不考虑这些,郭嘉只有三十万兵马,他能带去中原的兵力本就少之又少,硬要在胜负未分之时插手袁曹之战,恐怕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下场。

“但愿主公的预料是对的。”

贾诩也不反驳郭嘉,既然郭嘉有了决定,他也就不再劝,他的计策,又不是绝对能成功,只不过是给了郭嘉一个选择罢了。

打仗嘛,本就是三分实力,三分人谋,三分战意,一分天意。

郭嘉最终拍板决定:“保险起见,出关东征,我率军十二万吧。益州留下十六万,关中留下两万。”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