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心思(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尤其是这些带兵的武官,也可以称之为武将。

武官当中,大多数是没有什么师承之类的,不像是文官那样,有恩师、座师,更不像文官那样,有同乡、同年、同堂、同窗这四同。

武官当中,有师承的,极少。

大多数都是父辈积累的威名,然后朝廷封赏等,要么,就是立功了之类的。

是以,武官,大多数都是孤臣,虽有好友,却不多,当然,朝廷当中的那些重臣武官不在其列。

其实,文武派系在三品以下分的是最为清晰的了,可,真的都成了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以后,只要不是离京坐镇边关手握大权等,朝廷内的文武大臣们,或许也有文武之争,可,其实,他们的各项习惯已经差不多了,没多大的区别。

而武官当中,产生类似于文官座师等的关系,却是也有一套他们的规则,那就是曾经跟过哪个大将或者大帅,总之,权力比他们高的武将,曾经跟随他们打过仗,或者是听从过他们的命令。

且,最终,因为这些个大将或者高官而得到了极大的好处,或者是给予了他们什么巨大的帮助,那,日后,他们就等于是对方的门下了。

也就是文臣所谓的座师和学生的关系了。

当然,若是这个权利极大的官员是文臣,那么,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感恩,但是,却不会产生这种关系。

因为文武毕竟有别,除非对方是兵部的人,或者就是如同曾毅这般,武文官员都能管得到的大臣。

而这些,曾毅也都明白,也正因为此,他才会特意见了这些都指挥使一面。

只要日后剿灭了白莲教,立了大功,曾毅在皇帝跟前替他们请封了,日后,他们在曾毅跟前,要自称末将了,而且,是等同于文臣那种座师与学生的关系了,这个,无关双方年纪,是朝廷的一种规则罢了。

例如,文官的座师和学生,其实,就是朝廷为刚为官的新嫩官员提供的一个保护,有一个老师护着他们,而同时,他们这些做学生的,也要孝敬老师。

也正因为此,历次大考,想要做主考官的官员,可都是挣破了脑袋的。

只要是这一届榜上有名的士子,日后,都要称呼这届的主考官为座师,这是一种默认的规矩,谁都不能更改,若不然,会被世人所瞧不起所排斥,所厌恶的。

而这武官当中的这种关系,就和文官的这个规矩等于是一模一样的。

曾毅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日后的改革而在做准备,这若是成功了,一下子,可就是几个省的都指挥使啊。

剩下的几个行事和边境虽然难,可是,却也可以徐徐图之,最起码,打开了一个缺口,且,在武官这边,曾毅也有自己人可以用了。

只不过,这一切,都要等盖棺定论以后才能确定的,若是其中出了差错,曾毅可是也不会手软的。

而这个时候,之所以稍等上王守仁这个南京兵部尚书,曾毅自然是有他自己的用意的,一来,的确是铲除白莲教的需要。

二来,曾毅也是要借着这个机会,彻底的把王守仁绑在自己的这条船上,只要这次剿灭白莲教成功以后,曾毅上折请功,日后,王守仁可就真是彻底的被绑在曾毅的这条船上了。

曾毅是如何想的,这些个都指挥使们,却是不知道的,也不可能知道。

只不过,曾毅有曾毅的想法,而这些个都指挥使们,也都有各自的想法。

只不过,这些个都指挥使们地位相等,官职相等,是以,他们的想法,也都差不多的。

他们这些都指挥使,身为朝廷武将,自然是知道武将当中的规矩的。

若是大乱的年代,不必说,他们这些个武将,肯定是要有一个能够罩着他们的人的,也就是武将们对自己的嫡亲上官的尊称,大帅。

也只有对自己嫡亲的最为尊崇的上官,也就是所谓的文官座师的身份的人,他们才称之为大帅,这个称呼,不论对方是文臣还是武将,是一个尊称。

可是,现如今这年头,他们又不是在边境镇守,平日里,可不就是等于混吃等死么?

是以,别说是他们这些都指挥使了,就是整个大明朝所有的都指挥使,又有几个认了大帅的?

而这次,却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或者说,让他们看到了机会。

曾毅的年纪虽小,比他们都小,可,朝堂上,可是不论年纪的,只论能耐。

曾毅的能耐,自然不必提,曾毅的身份,更是尊重,若是能认曾毅为大帅,他们的日后,自然是不必提的,只要不自己犯傻,定然是平步青云的。

可,这念头,只要是文官认了座师,武将认了大帅的,那都是不可能背叛的,派系可以背叛,座师和大帅却是不能,若不然,是要被世人所唾弃的。

是以,若是能借着这个机会,认了曾毅这个大帅,他们日后自然是前途无量的,除非是扶不起的阿斗,那,就算是曾毅,也是没办法的。

是以,心里有了这个想法,几个都指挥使对于曾毅对命令,更是牢记在心,且在曾毅跟前表现的十分恭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