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内廷中高阶宦官为之一空,于是天子任命了一批低阶宦官补位,以御食使第五可范为左军中尉,宣徽南院使仇承坦为右军中尉,王知古为上院枢密使,杨虔朗为下院枢密使。

初七,天子令新任中书令韩渥带着中官们的首级来到城外汴军大营求见梁王朱全忠,代传天子口谕:“以前胁持扣留天子车驾,恐惧获罪挑拨离间,不愿亲睦和谐的,都是这等人。现在朕与李茂贞决意把他们杀死,卿可明白告诉各军以平众愤。”

梁王派遣观察判官李振入城,向天子敬表谢罪。

查点首级的时候,梁王没有看到韩全诲,和李茂贞一对质,才知道韩全诲已经跑了,于是派兵四处寻找。但此刻韩全诲等已经离去了两天,又全然不知其去向,哪里还找得到。

议和已经达成,李茂贞也向梁王臣服,那帮“挟持天子旅凤翔”的中官们也都杀了,可是梁王依旧没有退兵的意思,继续率军围困凤翔。

李茂贞和天子问了梁王好几次,询问何时能够让天子回长安,但梁王都顾左右而言他,不提返回长安的事情。于是李茂贞很害怕,天子已经成了他手中的烫手山芋,想扔都扔不出去,他觉得梁王有可能想把借机把凤翔打下来,这样一来,自己这个岐王岂不成了孤家寡人了?于是李茂贞向天子献计,说必须把在长安的宰相崔胤招来迎驾,崔胤在朝堂中的号召力比较强,又和梁王交情莫逆,只要崔胤来了,梁王必定会给崔胤面子。

天子早就饿得受不了了,他实在不想在凤翔待下去了,只要能回长安,只要能吃饱饭,让他做什么都可以。于是天子传召,招崔胤前来迎驾,让他率长安的文武百官来凤翔,好把自己接回去。

崔胤因为在长安率百官于长乐坡郊迎梁王的事情,曾经被天子狠狠申斥了一顿,并罢免了官职,他感觉自己这一年中受了很大委屈,于是称病不来。

天子无奈,只得连续写了四份诏书,并恢复崔胤所有官职,让他重新担任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领三司事;李茂贞也写了一封言辞卑恭的书信,向崔胤承认自己的错误。崔胤面子挣足了,这才给梁王写信,询问他的意见。

梁王并没有攻占凤翔城的意思,于他而言,这座穷困的破城没有任何价值,他之所以不撤兵,是为了拖延时间。等把时间拖够了,一切布置完毕后,这才回书崔胤,开玩笑说自己从来没见过天子,需要崔胤来帮自己辨认,给自己牵线,自己才不至于面见天子时缺了礼数。

于是崔胤“病愈”,率文武百官离开长安,前来凤翔迎驾。与此同时,梁王也放开了对凤翔的围困,拥天子返回长安。正月二十五日,崔胤和文武百官在兴平迎接到天子仪仗,二十七日,天子终于回到了阔别一年多的长安。

一回长安,朱全忠、崔胤一同进宫奏对。崔胤奏称:“国初太平的时候,宦官不掌管军权、干预朝政。天宝以来,宦官逐渐强盛。贞元末年,分羽林卫为左、右神策军以便随从护卫,开始令宦官主管,以二千人为定制。从此,宦官参与掌管机密事务,夺取百司权力,上下遮掩,共为不法之事,大则勾结煽动藩镇,倾覆危害国家;小则以官爵猝讼做买卖,败坏朝政。朝廷衰微扰乱,正是由于这个原由,不铲除它的根源,祸患终究不能停止。请全部罢免诸司使,他们掌管的事务尽归省寺管理,各道监军全都召还京城。”

其实天子本人也明白,他想要的是诛杀权宦,而非“尽诛中官”,杀权宦的目的是为了掌权,可如果宦官全部被杀光了,天子就连最后一点遮羞的家底都没了。只是宣武军环伺左右,对于梁王和崔胤的奏对,天子怎么可能不听从呢?

当天,朱全忠领兵驱赶宦官第五可范等数百人到内侍省,全部把他们杀死,呼冤喊屈、号啕大哭之声,响彻内外。新任的枢密和中尉第五可范等人确实相当冤枉,他们刚上任十多天就被杀了,可谓死得不明不白。

宦官中有出使外地的,诏令所在地方把他们收捕处死,只留品秩卑微的幼弱宦官三十人以备洒扫。

朝廷敕令一出,各地藩镇纷纷斩杀驻镇宦官,天下间有品级的大宦官里,只有中尉韩全诲、卢龙监军使张居翰、河东监军使张承业、西川监军使鱼全、静海监军使程匡柔等寥寥几人得以保全。

自此以后,凡内廷宣布传达诏命,全令宫人出入办理;左、右神策两军所辖的内外八镇军队,也都归属左右龙武、羽林、神策等六军,任命崔胤兼领六军十二卫事务。

在崔胤的力主下,天子继续下诏,赐朱全忠号“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赐他的心腹敬翔、李振、裴迪等人号“迎銮协赞功臣”、大将朱友宁等人号“迎銮果毅功臣”、都头以上军官号“四镇静难功臣”。

朱全忠和崔胤还觉得不满足,于是逼迫天下册封朱全忠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并署太尉,让年幼的皇子李祚领“天下兵马大元帅”,崔胤兼侍中。在名义上给了朱全忠总揽天下兵马的军事大权,也给了崔胤门下、中书、尚书兼三司诸权合一的行政大权。

两个人将天子权柄瓜分一空,直到实在没有可分的,这才罢手。两人当日上书诛宦官时的理由——夺取百司权力、勾结煽动藩镇、私授文武官职等等,如今一一应在自己身上,实乃绝大讽刺。

崔胤掌权后,在宣武军的铁腕支持下开始清理政事堂。他逼迫天子下诏,赐工部侍郎、同平章事苏检和吏部侍郎卢光启自尽,又将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溥降为太子宾客、分司。并将追随天子移驾凤翔的三十多名朝臣尽数贬斥,以亲密心腹补之,一时之间,权倾长安。

崔大宰相终于完成了对朝堂的统合,成了名符其实的宰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