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两百万两(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皇上,你要从三家店铺抽调大笔的银子吗?”

崇祯转瞬就清醒了过来,听着巩永固充满试探性的话语,还有那疑惑的神情,几乎是条件反射一般,轻轻一点头,轻“嗯”了一声,进而补充道:“你先准备个两百万两,朕随时都有可能拿来用。”

“是,皇上。”

这个时候,随着巩永固恭恭敬敬地回答,包厢里再次平静的同时,更是响起了丝丝若有若无的倒吸冷气的声音,不管是他巩永固,还是周围的那些人,都被这笔巨款震撼到了。

两百万两啊~

几乎是朝廷以前一年的朝政收入,也足以在组建一个新的辽东水师,还是装备最为强悍的那种,皇上这是想干什么?

个人出资两百万,不难想象,皇上又要将有惊人的大手笔,将会作出超乎想象的大动作,却绝不是成立新的军队,也不是用于开更多的店铺。

原因很简单,要是组建新军,皇上个人就出资两百万,朝廷再拨一些,这要筹建什么样的军队,需要这么多的银子?

何况,朝廷的军队够多了,已经有了“天雄军”和“秦军”这两支新军,其他的军队又处于整顿与改革的状态,再新建如此规模的新军,谁又去种田?

可以说,军队过多,将会动摇朝廷的国本,将会动摇天下的民生根基。

至于开店铺,那就更不可能了,先不说两百万可以开很多铺子,这需要征召许多的掌柜和伙计,这样的事情,也不应该由皇上去亲自督促啊~

在诸多疑惑之中,心中的好奇越来越强烈,然而,崇祯却是神秘一笑,并未解释什么,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你们等着瞧。

“各位老爷,请看,这是从南洋运来的红珊瑚,高约一丈两尺,乃是南洋人从深海中挖掘而出,极其珍稀......”

随着吴邦宰的声音传进包厢里面,打破了此时的寂静,崇祯不禁微微扭头,更是侧耳凝神倾听了起来。

渐渐地,崇祯的嘴角微微翘起,勾勒出一抹会心的笑意,脸上已经流露出赞赏之色,心里却是在暗想,明清三大商帮,还是徽商更好一些,更值得朝廷扶持和栽培。

有着“徽骆驼”美称的徽商,相比于其他几大商帮,不仅以儒家为修身之典,更是兼具爱国精神,大明每次缺钱之时,就属徽商捐输最多,与朝廷紧密相连。

从早期的不辞辛苦,运粮输边,到之后的积极参与抗倭的活动之中,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随着回想起这些信息,崇祯愈发坚定了倚重徽商的心思。

毕竟,单靠武功,对外宣战,只能开疆扩土,保国家稳定,而商业的发达,商人的出现,才是国家兴旺的根本,乃是各行各业的润滑剂,不可或缺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