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李世民的怒火(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长孙无忌突然道:“既然李沐不是陛下骨肉,便该削去其王爵,罢去一应官职,召回长安问罪。”

房玄龄闻言大怒,指着长孙无忌道:“辅机此言大谬,休得再怂恿陛下。江南东道、岭南道初附朝廷才十余年。如今李沐因赈灾而誉满江南,如果将其逼反,到时江南道、岭南道串连,长江以南糜烂成一片,如此社稷动荡便在一夕之间。”

长孙无忌从未见房玄龄如此公开地指责自己,涨红了脸竟一时找不到话来反驳。

李世民幽幽问道:“那依玄龄之见,臣难道要打落牙齿往肚里咽不成?”

房玄龄苦口婆心地劝道:“陛下息怒,李沐尚小,想必是不清楚其中内幕。如今又刚刚立下灭国之功,江南民心归附,手中神机卫士气正盛。故臣以为,陛下若无罪伐之,恐怕有悖天下民意啊。”

李道宗接口道:“启奏陛下,臣以为中书令所言极是。陛下若想加罪于李沐,只能徐徐图之,不可急在一时。”

长孙无忌突然道:“臣以为玄龄之言有理。陛下可先剪除李沐在京中势力,然后徐徐图之。”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问道:“如何剪除?”

长孙无忌道:“凡与李沐来往过密者,皆罢官流放,如此一来,李沐只能困于江南一隅之地,不足为患。”

房玄龄急道:“陛下万万不可,李沐离开长安前,是陛下钦封的嗣王,若按辅机之言施为,势必会连坐一片,如今长安民心不稳,再要扩大诛连,恐怕真要大乱了。”

李道宗也道:“陛下三思。”

李世民看了长孙无忌一眼,向房玄龄问道:“依玄龄之见,该如何应对此事?”

房玄龄道:“李沐从来没有冒认过皇子,他本来便是李建成之子,所以臣以为,一切照常便是。李百药欺君已是事实,追缉捉拿。至于两位国公,必是不知情或者以偏概全,臣以为李靖、秦琼忠诚于陛下,绝非有意欺瞒。”

李世民吐露了心中郁闷,怒意反而渐渐平息,只留下混身的疲惫和心中不可为人道的委屈。

他头脑开始清晰起来,长孙无忌显然是有借此清洗目的,房玄龄所说才是老成谋国之言。

李靖、秦琼追随自己多年,纵有小错,但忠诚是李世民深信不疑的。

况且李靖现在带兵在外,真要逼反了,与李沐联合在一起。

那真的是一场灾难。

而京城里,与李靖、秦琼关系密切的军官也甚多。

想到此,李世民下令道:“传朕旨意,撤去包围国公府的禁军。”

袁仁国应道:“老奴遵旨。”

房玄龄这才吁出一口气,躬身道:“陛下圣明。”

李世民长叹道:“朕后悔不该册封他为嗣王,如今尾大不掉。朕被奸倿玩弄于股掌之间,如今还要下旨犒赏,这让朕心中憋屈啊。”

房玄龄道:“天下是陛下之天下,只要李沐不反,便是陛下之臣,陛下犒赏是因他有功于大唐,而不是因为他是李建成之子。臣以为私不废公,反而彰显陛下之公正。”

李世民点点头道:“罢了,也只能如此了。”

“传朕旨意,令李靖、李勣班师回朝。”

房玄龄一愣,问道:“陛下这是何意?”

“如今百济已定,高句丽不可能以一国之力与大唐开战,李勣大军便无须驻扎辽城了。而百济已经被李孝恭接管,与倭国战事也已平息,李靖再出兵就没有任何意义。况且大军在外,朕心中不安啊。”

房玄龄知道李世民心中肯定不是这么想的,可李世民的说词并没有毛病,大军无故囤积在外,确实不妥。

今天劝谏的目的基本已经达到,只要禁军一撤,朝野间的动荡也会慢慢平息。

于是,房玄龄便不再劝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