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魔都和开埠(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很多人喜欢称呼开埠前的魔都为荒僻的小渔村,事实上清代的上海一点都不荒僻,从明朝洪武年间就是繁华的大县城和纳税大户,在道光时代更是总人口多达五十三万的大县,其中城市人口二十一万,农村人口三十三万,比起很多府城都繁华。

而且,魔都数百年来都是内地商品输入到东南沿海各大港口的商业大城,也是往南洋和扶桑出口商品的外贸大港,每年都有五千艘以上的船只往来,年贸易总量达到五千三百三十万两。

另外,还有一个数据能让人立刻明白上海的繁华程度,那就是在开埠前上海的人口只有五十多万人,但每年向清廷缴纳的税款却多达一百万两以上,比绝大多数府城都多,绝不可能是荒僻小村落。

黄浦江上经常有大量船只往来,河流上的交通规则就很为关键,按照一些不成文的约定,停泊在上海县城附近的船舶只能抛锚停在浦江西侧,东侧就要空出来,只许通船,不许停泊,以保证船舶运行的通畅。

后来,魔都开埠,欧美商人也认可这种约定,同时还发扬光大。

这也解释后来为什么会出现浦西繁花似锦,浦东却荒凉残破的情况出现,毕竟船舶都停在浦江西侧,相应的码头和仓库以至旅馆等,也都只能建在浦西了。

冬天行船比夏天少一些,但数量也不少,此时正有一艘小船从下游处逆流而上,按照规矩贴着东岸行驶。

本来这也没什么,结果从上游处也有一艘差不多大小的小船行来,顺着河流往下走。

结果,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两艘船未能互相错开,两艘船在河流中的行进路线又出奇地重叠,接着就发生大多数人都能预料的事情,那就是两艘船撞在一起了。

两艘船这一撞,发出不小的声响,然后互相被撞翻,船上的人员和货物什么的都扑通扑通地掉入水里。

这一下人嘶人喊,乱成了一团,有求救的,有尽力往岸上游的,有想办法搭救的,有趁机捞取掉进水里的包袱的,总之什么样的人都有。

就在赵大贵犹豫着自己是否要过去帮忙,搭救那些落水的人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原来有一人掉入水里后使劲扑腾,可惜水性不佳,很快就喝了几口水,然后在河里载浮载沉,一直飘到东岸边上赵大贵所在的荒滩附近。

赵大贵一看那人头朝下泡在水里,离岸边只有十几米,便急忙跑过去,把人从河里拽出来,拖到岸上。

等把人拖到岸上,赵大贵就觉得有些不对劲。

原来,这人跟一般人不一样头上梳的不是清廷戏里常见的大辫子,而是普通的短发。

本来这也没什么,赵大贵早就知道虽然清廷严格要求国人留辫子,但是南方天气炎热,风纪松散,很多干苦力的普通人都喜欢直接剪成短发,清廷也因为实在管不过来,对此睁一眼闭一只眼。

因此,有人留着短发倒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赵大贵把人从水里捞出来,放到岸边上,立时就感到不对劲来,原来此人身上温软,触感不一样,却是个女扮男装的女的。

“这真是什么事情都有,一到清朝就遇到女扮男装的。”

赵大贵心里有些腹诽,没想到电影电视里最俗套的桥段都让自己遇到了,不过此时救人要紧,赵大贵也顾不得想别的,还是急忙搭救那个落水的人。

那个溺水的人看上去年纪不大,身后还背着个包袱,不知道是落水后来不及解下来呢,还是说本人很财迷,根本没想过松开。

赵大贵多少知道一些急救方法,就半蹲下来,膝盖半曲,使溺水之人趴伏在膝盖上,然后用力敲打其后背,心里却犹豫不决,如果这套急救方法不管用,到时候他是给人做人工呼吸呢,还是不做。

也不知过了多久,那人从嘴里吐出水来,不断咳嗽起来,虽然神智还不怎么清醒,但这条命总算是救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