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女帝师五(5)(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我忙道:“微臣恭听太皇太后教诲。”

太皇太后道:“皇帝一亲政,便命昌平回京来,本宫知道,在这件事上,你是有功的。”

我忙道:“微臣不敢——”

未等我“居功”二字出口,太皇太后便笑道:“朱大人先别忙着推脱,听本宫把话说完。当年你宁死也不肯为他拟定处置昌平的诏书,因此得罪出宫。本宫知道,若非你一时拼死阻拦,他的执拗性子上来,也许昌平早就不在了。过后他纵然后悔,又有何益?本宫知道,你是个好孩子。”

我低下头,不觉叹息。太皇太后连一声“先帝”或“大行皇帝”也不愿意称呼,只唤高思谚“他”,看来她的庆幸比悲痛多一点。“微臣愧不敢当。”

太皇太后微笑道:“朱大人封侯开府,享无上荣宠,主一府一邑,富贵清闲,自是胜过在宫里。可是身为女子,总得嫁人。”说着与宜修相视一眼,笑意愈发慈和,“好孩子,不若就由本宫为你指一位好郎君,如何?”

我错愕不已,不觉瞪大了眼睛:“这……”

宜修忙笑道:“奴婢说得如何?那日奴婢就说,太皇太后是定要给大人指一门婚事的。”仿佛去年春夏之交我来济慈宫请安的时候,宜修是这样说过。

我不愿嫁人。我的呼唤有哀求的意味:“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却恍然无觉,自顾自道:“虢国公的长孙年方二十,容貌不错,人品学问都很好。先帝还曾在本宫面前夸赞过他,说想嫁个公主给他,可惜公主们都太小。朱大人也是饱读诗书的,本宫想着,定然与他谈吐相衬。依本宫看,这门亲事很登对。”

我已满二十三周岁,这位虢国公的公子比我还小了三岁。如此看来,太皇太后是认真挑过的。心下感动,话却必须说得明白。我忙起身拜下:“微臣不敢欺瞒太皇太后,微臣身患恶疾,太医曾明言微臣不宜生育。况且微臣年长残病之身,实配不上虢国公的佳公子。请太皇太后收回成命。”

太皇太后忙命宜修扶我起来,不禁愕然:“竟有此事?”怔了片刻,依旧微笑道,“这也无妨,你在侍妾之子中收一个养做自己的孩子便是了。”

我叹道:“启禀太皇太后,微臣不想嫁人,更不愿拆散别人母子。”

太皇太后长叹,语气中并无责备,反而满是怜惜:“你这孩子,做夫人安安定定的享福多好?也不枉你这么多年在宫里的辛苦。如此说来,你不想嫁人,究竟想做什么呢?”

我诚恳道:“启禀太皇太后,微臣自幼长在京城,除寿光,还从未去过别的地方。如今大昭国土翼张东西,立西北六州,置河北七府,这万里河山,若不去游历一番,实是可惜。因此微臣想出京去,望太皇太后成全。”

太皇太后颇为意外,随即悠然一笑:“不想你虽是女儿家,却志在四方。既然不愿嫁,那这门亲事便作罢了。”

我立刻松一口气,忙道:“微臣谢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道:“你虽出去,可也要常想着京中,若能回宫来与本宫说说路上的景致见闻,那就更好。”

我忙道:“微臣遵旨。”

太皇太后道:“宜修,去把本宫的佩剑含光拿来。”

宜修一怔,想了好一会儿才道:“含光剑……太皇太后,可那是一把——”

太皇太后笑道:“去拿来!本宫要将此剑赐给朱大人。”

宜修无奈,只得从外间拿了来。太皇太后捧过剑,指尖抚过蛇皮剑鞘上细密的鳞纹,目光充满回忆和向往:“此乃含光,是本宫的佩剑。”

不想含光是这样一件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寻常物事,不免诧异。“‘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12]曰含光。”

“不错。就是这柄含光。”

“微臣记得,周贵妃当年的佩剑,叫作承影。”

太皇太后笑道:“你还记得承影剑。”

我笑道:“周贵妃出宫前将承影剑赐给微臣,后微臣转赠昱贵太妃,故此微臣记得清楚。”

太皇太后恍然道:“原来摆在遇乔宫的那柄承影剑是你送给茜仪的,本宫还当是渊儿赠给自己的徒儿的。”又笑道,“你赠她剑,想是为了一解她对师尊的思念,当真有心。也罢,本宫今日就将含光剑赐予你,你出京去,总要带一件防身的兵器才好。”说罢亲自捧剑相授。

我又惊又喜,忙跪接,双手高举过顶:“微臣谢太皇太后赏赐。”但见剑鞘上镶着两颗深邃的蓝宝石,鲜红的剑穗飘逸如火。

太皇太后笑道:“何不拔出来瞧瞧?”

我忙道:“微臣不敢在太皇太后面前亮刃。”

太皇太后笑道:“无妨。拔出来瞧瞧。”

我仍是迟疑。宜修笑道:“太皇太后命大人拔剑,大人就拔出来瞧瞧吧。”

我只得缓缓拔出半截,但见流光一线,似清泉喷薄,稍稍一动,剑身若隐若现。确是一件奇物。再向外拔,右手陡然一轻,原来是一柄断剑。我顿时醒悟,这柄含光便是当年太后在义阳、平阳、青阳三位公主的灵前折断的佩剑:“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对往事只字不提,只淡淡道:“这柄断剑是本宫入宫后惯用的,后不小心折断了。你拿出宫去,寻一能工巧匠铸好,带它去游历。”

我这才明白,太皇太后是想让这柄佩剑代替她回到幼时的山野之间。我甚是感动,再次下拜叩首:“微臣谢太皇太后恩赐。”

不多时,我退出后殿西厢。济慈宫少草木,庭院宽阔。早春的风半暖半寒、时柔时砺,如此回旋片刻,吹得我眼中发酸。因不愿宫人们看见我发红的眼睛,于是站在廊下背着身子平息片刻。忽听屋中宜修说道:“太皇太后说对了,朱大人竟不肯嫁人。”

我听她提到我,不觉凝神细听。好一会儿,太皇太后的叹息悠远轻柔:“你还是不明白。本宫的谚儿最爱的是他的江山,这丫头也是。”

忽听“本宫的谚儿”,不觉怔住。寥寥数字,充满遥远而纯粹的怜子之情。她的悲痛毕竟比庆幸更多一点吧。一滴泪水落在蛇皮剑鞘的蓝宝石上,哀伤恣肆成海。

回到漱玉斋,忽见历星楼前面浩浩荡荡,灯火通明。绿萼笑道:“定是陛下来历星楼了。姑娘要去瞧瞧么?”说着咦了一声,“东公公朝漱玉斋来了呢。”

我将含光交予绿萼,吩咐她先回屋,独自迎了上去。小东子一溜小跑到了我面前,躬身道:“陛下来历星楼,本想召大人伴驾,一问之下,才知道大人去了济慈宫。大人既回来了,还请快过去吧。”

历星楼下的宫人们排得笔直,数行绵延向南,直到西一门外。众人低眉垂首不发一言,灯火与星光齐齐屏息。二楼寝室的窗上,映出一道模糊挺直的身影。不知怎的,忽然想起六年前,我在楼下呆望窗上安静冰冷的身影,屈膝长哭。

小东子见我发呆,忙唤了我一声,举手引我上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