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廷议东厂 下(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既然东厂成立已成必然,黄子澄心中只能祈祷提督东厂之人不是那个徐如意。

一个和皇长孙殿下,未来的大明天子私交甚密的太监,手里再握上东厂这把神兵利器,未来必有大祸!

对于黄子澄心思,朱元璋不愿意去猜测,也没有懒得去想,言官那边都没话了,你黄子澄又算是哪里冒出来的?

厌烦的看了他一眼,朱元璋不耐的摆手道:“朕自有打算,回头会有旨意颁下,爱卿稍后便知。”

一手拖字诀,如行云流水一般。

“这。。。”黄子澄还想再拦,但看看朱元璋的脸色,终究还是无奈的放弃了。

早朝还没有结束,但东厂正式确立的消息却已经传到了皇宫的各个角落之中,后宫的嫔妃们或许并不在意,但总有那在意的人。

“今天好险啊,差点儿让那几个杂碎把事儿给搅了。”李彩娱犹有余悸的叹道:“多亏了老张机智,总算是有惊无险。”

“惊是有了,是不是无险还不一定呢。”楚埋儿却不同意:“本不想让老六老八他们出面的,这一来也不知是好是坏。”

“应该没事儿吧。”李彩娱有些不确定的说道:“指心虽然表面上反对,但他是言官;而尝药他更是给了皇上台阶,更不应该有事啊。”

“希望是咱家多心了。”楚埋儿摇头道。

。。。。。。

说起历史上锦衣卫的第一任指挥使,后世但凡是有心人都能查到,叫毛骧。但说起东厂的第一任厂公,却没人能叫出他的名字来,因为历史上也并没有详细的介绍,只在《明史·成祖三》中短短的一句记载:“是年,始设东厂,命中官剌事。“

这短短的一句记载说明什么?说明当时朱棣成立东厂的时候轻描淡写,只是一道旨意而已,而书写历史的文官们也并没有将新成立的东厂放在心上,至少没有什么太大的敌意。

而朱元璋为什么要将东厂成立之事放到朝堂上去议?因为他要看文武百官的反应,同时也是要检验自己的权威。

这次检验的结果他基本满意,勋贵武将还没有反心,文官们也都还是听话的,之后的反对不过是因为那群自己选的书呆子言官们的“道德绑架”而已。

说起言官,朱元璋先是满意的点点头,但随后又眉头一皱,自语道:“御史之责就是直言进谏。周观正做到了,但左都御史段哲这个领头的。。。”声音顿了顿:“太油滑了。而且连自己手下的御史都压不住,朕还要他有什么用?”

“还有兵部和吏部。。。”朱元璋回忆起早朝上,兵部尚书萧学文看向吏部尚书黄恒的那一眼,脸色渐渐阴沉下来。

‘他看什么?是要等黄恒表态?还是只是犹豫不觉,随便一瞥?’

吏部,主管文官官职的升降调动;而兵部,却是在名义上统领朝廷的兵马。这两个部门都是真正的要害部门,也是朱元璋最重视的两个衙门。

‘难道这黄恒和萧学文暗中。。。勾结?’朱元璋的目光渐渐锐利起来,当勾结这两个字出现在他脑海之中的时候,黄恒和萧学文的性命就已经不是他们自己的了。

“传朕旨意。”朱元璋沉声道:“左都御史段哲,即日起调任镇江任通判,旨意一到,立刻启程。”

“是。”老张答应一声,记在心中。

“至于萧学文和黄恒嘛。。。”朱元璋还没想好杀人的由头,一个小黄门躬身走进了武英殿,叩头说道:“陛下,奴婢已将徐如意带到了,正在殿外候旨。”

“让他进来吧。”

“是。”小黄门答应一声,退出殿外。

不一会儿,徐如意总了进来,跪在殿中:“奴婢徐如意拜见陛下。”

“起来吧。”

“谢陛下。”徐如意站起身,躬身而立。

“东厂的旨意,朕已经写好了,一会儿就会发下去,东厂也就算是立起来了。东厂人员的安排朕不关心,但每日里的消息传递,要及时向朕汇报,知道了吗?

你手下虽然已经有些人手,但还是不够看,自己抓紧就是。朕今天叫你来,主要是有两件事。第一,朕决定将检校交给你东厂统领。你或许知道检校之名,或许不知道,都不要紧,一会儿老张会和你具体说说。第二呢,就是朕想问问你,你接下来准备领着东厂干什么?”

徐如意的面色有些苦涩,因为问题的答案他早就已经知道了。侦缉天下?制衡锦衣卫?这些都是东厂的职责,但却不是朱元璋问题的答案。经过上次欧阳的点拨,徐如意已经彻底的明白了,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朱元璋真正想让他做的,是查找国玺的下落,更直白的说,是将蓝玉扯到国玺的案子中,借机掀起大狱,血洗武将勋贵集团。

“查找国玺。”徐如意有些艰难的说出了问题的答案。

“记住你身为奴婢的本分。”朱元璋冷冷的看着徐如意:“另外,朕怀疑兵部尚书萧学文、吏部尚书黄恒与此案也有牵连,你回去好好查查,有消息了再向朕禀报。”

“是。”

似乎是对徐如意脸上的愁色有些不满,朱元璋冷哼一声,意味深长的说道:“朕知道你在蓝玉府里待过,但你要记住自己的身份,你的一切都是我天家给你的,希望你不要行差就错。”

“奴婢明白了。”徐如意又跪在了地上。

>